近年来运营商与设备厂商对IMS倾注了空前的关注,通信展上,IMS成为展示的一大热点。目前,手机厂商已经在新款手机中集成IMS功能,一些厂商也在开发基于PC机的IMS客户端。在业务创新的驱动下,IMS可带动应用开发、内容提供、网络平台、系统软件、终端设备、芯片设计及设备制造等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价值链。一些主要的设备厂商、主流IT提供商已开始致力于开发IMS构架。IMS作为未来移动、固网融合的发展方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运营商、厂商的关注,也使NGN的概念更加清晰、实现更加迅速,并将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业务。...详细
在TD-SCDMA 系统中,与HSDPA相似,HSUPA主要考虑的技术包括AMC、HARQ、节点B(NodeB)快速调度,以及用户终端(UE)如何共享上行信道资源。在上行资源共享这一点上,TDD与FDD系统不同。在FDD中,HSUPA与HSDPA的一点不同在于,HSDPA中,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 DSCH)作为一个共享信道,为多用户共享,而HSUPA中,每个用户都有自己到NodeB的数据链路。...详细
WiMax在技术上的优势已经被业界认可,其商用进程也逐渐展开。但是任何新技术的引入都会带来各种问题,技术和市场定位相互协调才能推动WiMax的发展,本文对WiMax的定位以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详细
文中介绍了中创信测TD网络端到端保障解决方案,在各种TD网络保障工具中,TD设备的OMC或集中网管是传统手段的代表,我们可对其特点作SWOT分析。与此相比,网络监测是以不影响网络运行的高阻跨接、端口镜像等方式采集各类信令和协议数据,进行信令协议解码,再现业务接续全过程,进行网络和业务各类指标统计,从而使网络运营人员掌握和分析网络和业务运行情况的手段。网络监测具有与设备无关、具有事后重现能力、数据内容丰富详细等特点,可以看出,网络监测与设备网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监测与网管结合将是TD网络端到端保障的新模式。...详细
在进行WCDMA和GSM测量时,需要对触发测量的绝对门限TUsed2d和相对门限H2d两个参数进行不断优化,获得容量和切换性能之间的平衡。压缩模式中TGL的长度会影响系统容量和覆盖,相关仿真表明压缩模式的TGL越长,完成GSM搜索和测量所需的时间越短,对GSM网络的搜索效率也更高,但同时给WCDMA系统带来的容量和覆盖的影响也越大。因此,需要在TGL和搜索时间之间进行平衡,以保证系统性能和搜索时间。...详细
WCDMA作为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实现,其系统体系结构与大多数第二代系统甚至第一代系统基本类似。WCDMA系统包括若干逻辑网络元素,逻辑网络元素可以按不同子网分类,也可以按功能来划分。功能上,逻辑网络元素可以分成UE、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无线接入网也可以借用UMTS中地面RAN的概念,因此又简称为UTRAN。其中RAN处理与无线通信有关的功能。CN处理语音和数据业务的交换功能,完成移动网络与其他外部通信网络的互联,相当于第二代系统中的MSC/VLR/HLR。UE和RAN采用全新的WCDMA无线技术规范,而CN基本上来源于GSM。...详细
WiMAX技术发展迅速,但是为了获得高效可靠的通信性能,并支持更高速率的移动环境,需要物理层关键技术进一步演进。为了支持移动性,IEEE802.16e标准(移动宽带无线接入)在IEEE802.16d标准(固定的宽带无线接入)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物理层引入了正交频分复用与多入多出相结合的技术,使传输速度成倍提高的同时能够支持一定的移动性。在未来的IEEE802.16m中还将会引入更加先进的空中接口技术。...详细
覆盖方面,主要的影响在室内深度覆盖上,基本的解决方法如下:在有需求和有条件的地方,增加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在部分区域进行室外补点覆盖。TD-SCDMA技术在理论上对干扰不太敏感,因此对网络结构规整性的要求较WCDMA系统小,可以更方便、灵活地针对弱覆盖地区进行补点覆盖。在容量方面,TD-SCDMA系统在载波的配置方面相对更灵活。它采用接力切换(硬切换),多载波不需连片设置,因此,可以灵活地扩容和解决局部话务热点地区的需求。...详细
从运行频段上看,CDMA的发射频段与GSM的接收频段比较接近,因此在站址选择及网络规划中如稍不恰当,势必造成对GSM的干扰,致使GSM系统接收性能下降。CDMA系统设备一般在基站射频输出端有一宽带滤波器,滤波器的通带为869~894 MHz,通带外的衰减一般为20 dB。即使CDMA射频发射端采用宽带滤波器,当GSM与CDMA网站距离较近时,仍会对GSM系统产生杂散干扰,甚至导致GSM宽带接收机趋向饱和而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少GSM系统受杂散发射干扰的影响。...详细
本文采用系统级仿真的方法对WCDMA与cdma2000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同一地理区域、相邻频段共存的方案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当两系统共存时, WCDMA的容量损失远大于cdma2000。同时,两系统的容量损失均随着频率保护间隔的增大与基站地理偏移因子的减小而降低。因此,WCDMA运营商与cdma2000运营商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共站,或者使用较小的基站间隔,从而降低系统间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详细
网络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在一个统一的网络上进行各种信息的通信。今天,通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信息的类型已经从电话电报扩展到视讯和各种数据,尤其是因特网业务的通信量越来越大。其次各种分组网络技术的出现。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融合和业务融合的理论问题,论证了三层网络模型;提出了承载层组网功能评价体系;指出了MPLS技术发展的若干方向;比较了电信业务和因特网业务的主要特点,以及由于这些特点不同而对网络要求的差异;论述了业务连接和网络连接,指出网络连接的重要性。...详细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公司均根据行业特点在在企业总部部署如OA系统、ERP系统等应用软件,将企业分布在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办事处与企业总部互联,达到安全地共享数据和软件资源的目的,若采用DDN专线造价太高,用Modem远程拨号的方式速度又太慢。ICEFLOW为充分考虑信息化投资效果,为企业量身定制的应用系统远程组网解决方案,低成本、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地满足以上需求。VPN使公司所有网络在Internet上组成一个安全的、虚拟 的大局域网,企业建立VPN之后可以在广域网环境下建立和局域网环境下一样的多种应用。 ...详细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的主要电信运营商和制造商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的,以TDMA(时分多址)+FDMA(频分多址)的方式实现多用户的通信,容量较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等其他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但是GSM已有的网络基础加上其本身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年内,GSM仍将保持世界移动通信领域的统治地位。与通常的移动通信系统一样,GSM移动通信系统也由移动台子系统、基站子系统和交换子系统组成。GSM系统还有运行子系统。...详细
下一代网络核心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下一代网络核心节点高速路由器和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将成为未来下一代的核心节点。下一代的高速路由器除了大容量、高带宽的传输/路由/交换以外,还必须解决通信服务质量(QoS),MPLS提供了这个可能性。下一代网络设备核心网络处理器如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范围覆盖各种网络业务和不同的性能级别。...详细
根据目前编码技术的发展和已公布的编码标准来看,能够适合码流在1M到2M,同时又能保证准DVD以上的图像质量,比较好的标准有MPEG-4ASP、H.264、VC-1和AVS几种。目前成熟并有相应产品支持的是MPEG-4ASP和H.264,VC-1支持的厂商不多。而AVS是中国自己开发的标准,其具体发展趋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因此,目前在开展IPTV业务时各方考虑的编码技术主要是MPEG-4ASP和H.264,其中H.264被认为是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详细
IPTV就是在IP网络上传送包含电视、视频、文本、图形和数据等,并提供服务质量/服务感受(QoS/QoE)保证、安全、交互性和可靠性的可管理的多媒体业务。IPTV在发展过程中除了产业政策限制、商业模式不成熟和内容缺乏等外界因素之外,技术上的不足与缺陷仍然是制约IPTV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IPTV网络和技术,目前比较热点的技术研究领域集中在新的更有效率的IPTV业务网络构架,IPTV与下一代电信网的融合,以及IPTV服务质量以及业务管理控制新技术的开发等几个方面。...详细
本文介绍了一个3G视频点播系统中流媒体协议栈的实现,该系统由3部分组成:服务器,Internet和手持设备,针对该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实时流媒体协议栈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背景,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实时流媒体协议栈在此3G视频点播系统中的软件架构,最后详细论述各个模块的 设计及流媒体传输的关键环节——同步机制。从而在3G终端实现客户端服务器式的流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详细
当前的IMS技术工作主要集中在探讨IMS网络上,而忽视了对IMS客户端的研究,然而,IMS客户端才是最终用户享受IMS技术带来的诸多成果的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当前还没有统一的对IMS客户端的定义,但根据作者的理解,可以将IMS客户端定义为一个软件包,并可运行在多种终端上,可在IMS网络架构下提供多种实时与非实时 IMS业务和统一的用户体验,并且符合IETF、3GPP、OMA、JCP等国际标准组织所规定的IMS相关规范。...详细